国子先生, 博带峨冠, 胡为此行。 正蛮烟瘴雾, 远趋象郡, 祥云瑞霭, 近别龙庭。 率土之滨, 际天所覆, 何处而今不太平。 安南者, 彼地方多少, 敢抗吾衡。 一封天诏丁宁。 要老子胸中百万兵。 看健如马援, 精神矍铄, 辨如陆贾, 谈舌纵横。 奉职称藩, 功成事定, 更放文星分外明。 归来尽, 不妨诗笔, 颠倒南溟。 鹤汝前来, 与余相从, 近乎一年。 每座隅举目, 看挥大字, 窗前侧耳, 听诵佳篇。 月白风清, 天高露下, 不肯飞腾亦可怜。 鸡群里, 见雪衣丹顶, 空自昂然。 星郎明日南迁。 待送上秋风千里船。 莫因其所好, 乘轩受禄, 启其所欲, 学道升仙。 渠是而今, 经纶大手, 早取徵书下日边。 长鸣罢, 似知余雅意, 两翅翩翩。 君按西秦, 我走东秦, 一尊共开。 恨匆匆行色, 无多款曲, 区区别语, 未易安排。 百二关河, 三千道路, 前岁如今曾往回。 但休问, 过潼关北去, 都是诗材。 公余应见青崖。 怕念我、兹游无好怀。 □也知巧宦, 常居要地, 其如公论, 不用非才。 北渚光中, 华峰影里, 放得婆娑亦快哉。 三年里, 尽平分烟景, 抖擞尘埃。 若论西湖, 颖川汝阴, 俱难似之。 正涌金门外, 天开罨画, 钱塘岸侧, 城展玻璃。 曾借扁舟, 晚凉一棹, 先向孤山近处嬉。 回头望, 是吴山楼阁, 烟霭参差。 淡妆浓抹相宜。 道不独晴奇雨亦奇。 访欧公遗像, 仍存古井, 逋仙旧隐, 犹有荒祠。 泉若通灵, 梅如解语, 应也怪公题咏迟。 从今后, 怕公余无事, 准备新诗。 四海黄花, 文采风流, 于今尚存。 直澹翁诗句, 大羹玄酒, 名家书法, 流水行云。 泗上青山, 枫林丹叶, 书破晴空月一轮。 余尝见, 把君髯摇动, 特地精神。 谢君雅意殷勤。 便付与同僚更可人。 爱紫筠真节, 柄才到手, 轻罗缟面, 影不离身。 纵使当年, 石城风起, 不怕庚公千丈尘。 难忘处, 正午天如火, 凉满衣巾。 为前台掾。 其后柳溪耶律公提刑河北, 颐轩李兄都司台幕, 皆平昔所敬慕者。 至冬十月, 迫以北归, 由维扬至金陵, 别行台幕诸公。 适西溪柳溪拜中丞, 遵晦擢侍御, 颐轩恕齐授治书。 越二十有五日, 会饮颐轩寓第。 时风雨间作, 以助清兴。 西溪草书风雨会饮之句,柳溪复出燕脂井阑之制, 遵晦恕齐道古今之事, 颐轩歌乐府之章, 某虽不才亦尝浮钟举白, 鼓噪其旁, 一谈一笑, 不觉竟醉。 尝谓人生同僚为难, 同僚相知为难, 相知久敬为尤难。 今欢会若此, 可谓一台盛事, 因作沁园春歌之四海交亲, 别离尽多, 会合最难。 见西溪老子, 情怀乐易, 柳溪公子, 风度高闲。 铁石心肠, 风霜面目, 更著中朝霍与韩。 知音者, 有颐轩待御, 收拾清欢。 不才自顾何颜。 也置在诸公酢间。 似蒹葭倚依, 琼林玉树, 萧蒿隐映, 春蕙秋兰。 南北乌台, 当时年少, 双鬓而今半欲斑。 明朝去, 向德星多处, 遥望钟山。 昔自九*, 慕翁而来, 何期岁年。 记初为翁客, 献千百寿, 后为翁友, 得两三篇。 夜夜飞鸣, 朝朝起舞, 不是赏音谁见怜。 追随久, 尽人多怨者, 我独欣然。 翁今犹未高迁。 便离却交游载月船。 想西岩梦我, 大纲坡老, 绣江畜我, 小样逋仙。 二老风流, 他时相约, 须到西湖烟水边。 孤山路, 看云间来迓, 秋影翩翩。 有手拿云, 有背摩空, 相期昔年。 记南方初下, 送君硬语, 东曹未满, 寄我奇篇。 二十年间, 数千里外, 底事曾无人所怜。 青青鬓, 但一回, 相见, 一度苍然。 此心宁逐时迁。 且同醉金波药玉船。 要诗之悟处, 深如学佛, 词之妙处, 绝似谈仙。 匹马江都, 片帆甓社, 又别西风落照边。 沉吟久, 写离情不尽, 雁字联翩。 自别君来, 日如三秋, 夜如一年。 想小金山下, 笙歌促席, 横江楼上, 乐府连篇。 世故相驱, 欢情未已, 遽尔归来祗自怜。 空回首, 望南州城郭, 烟水茫然。 思君便欲移迁。 更共泛西湖湖上船。 但杯中有酒, 何分贤圣, 心头无事, 便是神仙。 鹤去多时, 甚无一语, 回到高沙烟雨边。 吾知矣, 正挑灯和韵, 笔势翩翩。 昨日送春, 今日送君, 难禁别离。 正桃花水满, 远归江浙, 楝花风起, 轻出京师。 早把功名, 置之身外, 世上何愁可皱眉。 从今去, 但求田问舍, 此意谁知。 当年交友全稀。 试屈指诸君更有谁。 说郭髯磊落, 犹居判府, 许翁清健, 已谢签司。 回首南关, 怅然如梦, 几度凭栏费所思。 烦传语, 甚孤怀索莫, 不寄新诗。 以上张之翰作品《沁园春》共10首